平易近人
读音: píng yì jìn rén
释义: 对人和蔼可亲,没有架子,使人容易接近。也指文字浅显,容易了解。
出自: 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平易近民,民必归之。”
造句: 凡昌黎(韩愈)与东野(孟郊)联句,必字字争胜,与他人联句,则平易近人。(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》卷三)
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近义词: 和蔼可亲 平易近民
反义词: 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
吐哺握发
读音: tǔ bǔ wò fà
释义: 哺:口吕咀嚼着的食物。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,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。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。
出自: 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我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”
造句: 周公在周盛时,天下太平,四夷宾服,犹且吐哺握发,以纳天下贤士。(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)
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近义词: 礼贤下士 吐哺捉发
握发吐哺
读音: wò fā tǔ bǔ
释义: 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,殷切求才。
出自: 《韩诗外传》卷三:“成王封伯禽于鲁,周公诫之曰:‘往矣!子其无以鲁国骄士。吾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下,吾于天下亦不轻矣,然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犹恐失天下之士。’”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亦记此事。
周公吐哺
读音: zhōu gōng tǔ bǔ
释义: 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。
出自: 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周公戒伯禽曰:‘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於天亦不贱矣。然我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子之鲁,慎无以国骄人。’”
用法: ~,天下归心。 ◎三国·魏·曹操《短歌行》
一饭三吐哺
读音: yī fàn sān tǔ bǔ
释义: 指一顿饭之间,三次停食,以接待宾客。比喻求贤殷切。
出自: 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于天下亦不贱矣。然我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子之鲁,慎勿以国骄人。”
用法: 干王恩高量广,不以初交见嫌,不以触犯见罪,虽与周之姬旦,~, 一沐三握发,无以过也。 ◎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